7月13日-7月18日,海洋技术系以水产养殖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组建“‘海’好有我 ‘渔’你同行”——水产养殖技术服务实践团,前往日照、烟台等4家水产育苗和养殖公司实地观摩交流,探逐水产养殖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低碳发展新技术,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为双高专业群建设赋能。
向海图强,逐梦蔚蓝产业。本次社会实践以“逐梦深蓝、绿色生态、陆海接力、经略海洋、以人为本”为主题,走访了万泽丰、禹海红旗、明波水产、经海渔业4家在水产育苗与养殖公司,以及在南隍城岛开展海洋经济生态田野调查与国防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公司是在深远海养殖领域的领军公司,最具现代化海水养殖方面的代表性。在观摩交流中,校企双方从行业发展、技术前沿、生物特性、环保流程、人才培养、实训实习、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涵盖鱼卵孵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幼鱼驯化、海陆统筹、加工检测、市场营销各产业环节。各家公司牢牢把控创新驱动和绿色环保两条底线,形成了陆海统筹、深远海配合的产业梯度,通过节水、节能、减排、发电(海浪、风力、光伏)、智化等产业流程,打响了绿色山东的蓝色品牌,为海洋强省战略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以渔为器,实现跨域合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大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让深远海养殖成为可能,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让水产养殖走向智能化新时代。通过实地交流和探访,我们得知各家公司通过规模化布局,带动了机械工程、生物技术、计算机通信、食品检测加工、冷链运输等产业链的闭环,实现海洋渔业从深海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运营。海洋渔业不再是“靠天吃饭”,而是集成绿色生态、智慧智能、健康营养等名片。政府搭台,公司唱戏,这些公司或成为区域内带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或成为行业内推动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领路人,唱响新时代“渔光曲”。在观摩交流的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往届校友也列席座谈会,现如今他们已成长为公司各岗位的中坚力量。2002届毕业生,现为明波生产部总经理的庞尊方代表公司校友向母校师生致以诚挚的问候,希望学弟学妹们认真学习,在水产养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守土为疆,助力海洋强国。南隍城岛基于良好的海防和生态保护,海岛海洋经济发达,养殖和旅游产业兴旺,富庶而富有生机,成为黄海上的一颗明珠。实践团师生绕岛观行,立足远眺可见万亩海田铺开,渔船靠岸停泊,近滩可见渔民忙碌,通过滑轮进行扇贝种植、海带收割、工具整理等。付宁老师现场教学,带领同学们回顾扇贝和海带培育、种植事项,同学们实操体验。实际上,不论是为海岛献出青春和生命的驻岛官兵,还是皮肤黝黑辛苦劳作的岛民,或着辛勤在一线的水产人,初衷同归,都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海洋渔业的发展关系千家万户,渔民和农民,本身都是大农业的主人翁。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蓝色粮仓建设,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国民食物生产格局的战略要求,更是为了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这是民之所盼所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心系水产,投身养殖事业。一条鱼,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生产力变革,苗种繁育,耕海牧渔,我们在蓝色的海田上,做着和袁隆平院士一样的伟大事业。水产养殖既是老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更是一个需要潜心积累的大专业,既需要能沉下去研究积累,更要能抬起头来创新攀登。此次社会实践的山海之行,师生们受益良多。公司们积极开门纳贤,对师生团队有问必答,真诚沟通,展现了一线公司的博大胸怀和战略眼光,专业师生和一线公司立足海洋,面向全国,积极走向国际,展现了新时代水产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专业素养和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这就是我们的专业自信和行业精神。然而,当前水产养殖仍然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技术挑战等考验,我们仍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实践已结束,交流发展才开始,针对公司调研中发现的人才培养短板和要求,学校和系部将与行业公司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产教合作,将公司资源对接智慧海洋渔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扩充基地内的现代渔业全产业链、深海立体化养殖、智慧渔业在线监测、大型精密仪器、鱼病诊治等5大实训项目内容,助力水产养殖、食品加工、检验检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发展。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深入公司一线,知行合一,探查前沿,夯实基础,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奋发有为,变革探索,未来必可期。(海洋技术系 王爱雪 江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