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学校认真落实山东省人社厅、教育厅对就业相关工作决策部署,积极面对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困难,帮助地方和合作公司应对危机,千方百计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人文与旅游学院在全面摸底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本着精致就业服务、提升就业质量的原则,多措并举,形成“全院一盘棋、同心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帮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一、摸底排查、分析形势、直面困难
疫情为人文与旅游学院就业工作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反映在当前的就业数据上,从就业率上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学院总体就业率下降了6.2%;从就业质量上来看,一方面公司用人需求降低,去年的许多优质大型公司今年数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对口行业受影响较大,学生就业的行业与专业对口程度不高。
经过前期摸底调查与就业数据动态分析,人文与旅游学院将今年面临的困难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教师没有把全员就业的精神领会到位,对就业压力的传达不到位;二是疫情导致毕业生实习中断,较长时间的离岗和部分家长的错误引导使得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偏差,毕业生表现出了就业意愿不强、就业能力较差的特点;叁是疫情对旅游酒店行业、航空运输行业、幼教行业冲击明显,对口招聘岗位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四是学生面临毕业,但对就业相关政策、应聘技巧等还不够了解,使得心理上产生了焦虑。
二、四级联动、制度保障、全员就业
为了应对本次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努力将对毕业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人文与旅游学院启用了四级联动机制,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院一制、一室一策、一企一岗、一人一法,落实全员就业,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责任包保,一院一制
结合学院的特色和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落实“一把手工程”,实行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包联专业,指导教师包联学生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带领教研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多角度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人文与旅游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就业的落实,为了应对就业压力传达不到位的问题,制定了针对就业指导教师、毕业班班主任、专业教研室的考核方案,对就业常规工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将就业指导教师的就业工作效果与学院的年底绩效评优挂钩。对就业工作开展不到位的指导教师、班主任和教研室,将取消年底参与评优树先的资格。
(二)全面统筹,一室一策
各部门协调配合,群策群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人文与旅游学院统筹制定了“人文与旅游学院就业工作阶段性安排”。就业数据每周一在全院内部公示。对就业工作实行倒计时制,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阶段性目标精准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做到“日推进、周汇总、月突破”。
团总支在叁月份就提前摸底调查了当前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生成人文与旅游学院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以备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学院定期召开全体教师就业工作培训会,向各位老师仔细介绍了相关就业政策、各种就业类型的特点、适合的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材料以及在就业信息网的登记方法,丰富就业指导教师的就业理论知识,提高就业指导业务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详细到位的就业指导和帮扶。
教研室一方面要求毕业生利用停学停工的这段时间,提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将单位的招聘要求融入到毕业设计的要求中,让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了解就业形势,提升求职能力;另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多次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介绍行业现状,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观念。
学院充分发挥新媒体渠道的作用,疫情期间利用学院公众号广泛推送各类招聘信息,尽量做到全专业覆盖。
为了应对疫情期间对口就业单位减招这一困难,学院今年大力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基层项目、征兵入伍、升学、创业多渠道就业,多次召开了西部计划分享会、创新创业培训会等,向毕业生传达相关利好政策,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就业。
(叁)校企合作,一企一岗
各教研室在疫情期间,加强与学院合作公司的联系,校企融合的良好机制为就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一个优质的合作公司能够为毕业生提供一批优质岗位。因此,各教研室与合作公司密切联系,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原地就业,另一方面帮助本专业毕业生深入挖掘就业岗位,争取就业机会,促成公司和学生之间的面试流程,尽量让公司把非常有限的就业机会留给学院的毕业生,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目前,人文与旅游学院的深度合作公司山东蓝海集团、万豪集团和上海迪士尼在疫情期间半停业状态下仍然接收了学院五十余名毕业生。
(四)暖心指导,一人一法
班主任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推进和指导不可忽视。人文与旅游学院多次组织毕业班级通过线上平台,围绕疫情与就业形势、疫情期间就业心理辅导、线上面试指导、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安全教育五个方面开展召开了线上就业指导班会,准确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排查就业困难学生,提供准确帮扶,每个班级都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形成了每个班级的特色做法。
例如毕业班的张建霞老师,疫情期间她牵挂着班级学生的就业问题,她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视频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班级31位同学的就业情况做到了全面掌握,对未就业的同学及时提供暖心到位的就业帮扶,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在求职期间的心理健康。
人文与旅游学院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分配注重连贯性,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性和发展性,各专业从入学开始实行的导师制,对疫情期间的就业工作起到了效果良好的推动作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师是从入学开始就分配的导师,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发展,与学生之间早已建立了情感链接,因而疫情期间,指导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岗位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考虑,而不是单纯的催促学生提交就业材料。
例如酒店管理专业指导教师陈玉香,她指导的孙佳丽同学在校期间就表现出人际交往和沟通的特长,孙佳丽从第一次实习开始就一直和陈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接近一年的实习,她告诉陈老师,虽然她学的是酒店管理,但是,她觉得自己不适合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而更适合从事销售相关的工作。陈老师得知后,结合她自己的特点,帮助她分析了酒店和销售两类工作的利弊,最后鼓励她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销售工作。
下一步,人文与旅游学院将发挥就业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通过四级联动机制,充分落实“四个一”工程,深入推进全员就业;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拓宽合作渠道;继续做好精致就业服务,保障学生多渠道、高质量就业。(人文与旅游学院 山淼)